夏季暑热难耐,相信不少宝爸宝妈们会与家里长辈之间展开一场空调辩论赛,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开空调?不开,孩子每天大汗淋漓热到几乎中暑。。。开吧,半夜如果忘了给空调定时,再赶上孩子踢被子,那感冒可能就在所难免了。孩子生病,是大人最揪心也最闹心的事,今天,萝宣家为大家介绍一款用来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的家庭常备小药。
小儿感冒宁糖浆(薄荷、荆芥穗、苦杏仁、牛蒡子、*芩、桔梗、前胡、白芷、炒栀子、焦山楂、六神曲(焦)、焦麦芽、芦根、金银花、连翘),辅料有糖。作为小儿用药,药物的整体口感甜中带苦,不是很难喝,方便给孩子喂药操作。
这个药是萝宣家常备小药库中的重要成员,哥哥弟弟平时感冒流鼻涕还有轻微咳嗽时,这款药都帮了大忙,根据孩子年龄每次服用相应的药量,见效还是挺快的。
细究此药的主要功效: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可谓是一剂万金油,萝宣家把它视为小儿感冒的第一选择,且口感不太难喝,效果非常好。除麻*汤症状外,透表汤、桂枝汤基本都可以。
记得创造本能论的老中医郭老曾经告诉我们:发汗解肌,不忌透表。现在这个药的亮点是:以透表(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为主,还额外添加了一些清热的(比如说*芩,栀子),补充体液的(比如芦根),以及开胃进食的成分(比如说焦山楂、神曲和麦芽),对于疾病初起,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下面,让我们就药里的成分具体看一看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1.薄荷——辛能以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本草正义》
2.荆芥——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其主寒热者,寒热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则寒热自愈——《本草经疏》
3.杏仁——杏酪浓煎如膏,服之润五脏,去痰嗽——《本草拾遗》
4.牛蒡子——恶实,为散风除热解*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本草经疏》
5.*芩——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本草正》
6.桔梗——肺为水之上源,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维持小便的通畅和水液代谢的协调,肺又与大肠相表里,影响大肠腑气的通降。故对肺失宣降以致膀胱气化不行或大肠腑气不通者,常在利水或泻下方中配伍桔梗开宣肺气,加强利小便或通大便之功。如《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的鸡鸣散,主治寒湿壅滞下焦、膀胱气化不行之脚气病,方在行气降浊、温散寒湿的同时,佐以桔梗“开上焦之气”(《古方选注》),以宣散寒湿之邪。《实用中医内科学》在癃闭论治中指出:“当急性尿潴留、小便涓滴不下时,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开宣肺气的药物,如桔梗、荆芥之类,此即‘下病治上’‘提壶揭盖’之法。”与此同理,《伤寒六书》的*龙汤,在泻下药中少佐桔梗开宣肺气,有利于大肠腑气的通降,从而加强其泻下作用,亦寓提壶揭盖之意;
7.前胡——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本草纲目》
8.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本草正义》
9.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汤液本草》
10.焦山楂——化饮食,消向积,廉践疾饮,感满吞酸,滞血缔胀——《本草纫目》
11.六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六神曲之名始载于《药性论》,得源于其由青蒿、辣蓼、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面粉六种原料药经天然发酵加工而成的中药曲剂,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云:“其法于六月六日用面五斤,苍耳草自然汁一碗,野寥自然汁一碗,青蒿自然汁一碗,杏仁去皮尖五两,赤小豆煮熟去皮四两,一如造曲法,悬风处经年用。”《本经逢原》云:“夏日用白面五斤,入青蒿、苍耳、野寥自然汁各一碗,杏仁泥四两,赤小豆二两,煮研拌面做曲,风干,陈久者为佳,炒香用。”面粉(白面和麦鼓)来源于大麦,性味甘咸凉,入脾胃二经,长于健脾利湿,和胃宽肠;赤小豆俗名红饭豆,助面粉健脾利湿;杏仁润肠通便;辣蓼、苍耳、青蒿性均辛散,能疏风透表,散湿止痛,其中苍耳子善治风湿痹痛,辣蓼善止痢疾腹痛,青蒿清热。六药制成曲剂,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用于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小儿腹大坚积诸症。《本草求真》:“神曲,辛甘气温,其物本于白面、杏仁、赤小豆、青蒿、苍耳、红蓼六味,作饼蒸郁而成,其性六味为一,故能散气调中,温胃化痰,逐水消滞,小儿补脾,医多用此以为调治,盖取辛不甚散,甘不甚壅,温不见燥也。然必合以补脾等药,并施则佳。”《药品化义》:“神曲,味甘,炒香,香能醒脾,甘能洽胃,以此平胃气,理中焦,用治脾虚难运,霍乱吐逆,寒湿泄泻,妇人胎动抢心,下血不止。若生用力胜,主消米谷食积,痰滞症结,胸满疟痞,小儿腹坚,皆能奏绩。”
12.麦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药性论》
13.芦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热,利小便,治噎哕反胃,呕逆不下食——《本经逢原》
14.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红肿热痛、便脓血——《神农本草经》
15.连翘——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神农本草经》
P.S.关于育儿方面的心得体会,欢迎各位宝爸宝妈与我们进行深入交流,也欢迎各位宝爸宝妈踊跃投稿呢,投稿请发至:back_family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