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们,在云南虫谷种雨林
TUhjnbcbe - 2025/3/9 18:05:00
<

编者按:哀牢山区探学术,“云南虫谷”种雨林。从迷茫中走来,探寻附生植物的研究魅力,向希望走去,决心为生态发展提出“中国方案”。他和他的团队在雨林奔走,将科研理想扎根版纳。本期,跟随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宋亮一起,领略他的雨林道路。

作为众多真实的“云南虫谷”之一,哀牢山地区分布着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历史和自然留给科研人员的一本解锁亚热带原始森林的无价宝典。

“这两年北京降雨多,但湿度和哀牢山比,那还不是一个量级。”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宋亮看着窗外的雨笑着说。眼前这个“森林探险者”,言语温和,甚至有些腼腆,但眼神坚定,讲起自己的“绿色事业”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小麦色皮肤,是森林里野外科研给他留下的印迹。

往返哀牢山10年,进园工作13年。如今,这个曾经的国科大硕博连读生,已成为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的组长。暂别哀牢山的日子里,他时常会不自觉地想起这位“老伙伴”。

“哀牢山就是我的‘井冈山’,如同革命根据地。从那里,我开始出发,始终提醒自己坚定地探索、追寻一条回应时代需求的学术之路。”从当年转专业考研到国科大,到在哀牢山中找到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再到如今带领团队,希望从此出发进一步规划未来布局和定位,宋亮在科研求索最迷茫的阶段与哀牢山相遇,于云深雾渺、桫椤树古中,渐次发现峰峦叠翠,万木千花。

几经周折立深山

哀牢山与昆明相距约公里,偏远程度超出想象。第一次去往哀牢山生态站的感受,宋亮记忆犹新:当年博士生在读的宋亮,需要睡一夜的卧铺长途汽车,才能从版纳植物园赶到哀牢山下的景东县城。而这里距宋亮真正开展工作的哀牢山生态站,还相隔着六七十公里的颠簸山路。

“每次上山,我都想尽可能地利用时间多做点事情、采集更多样本,因为深知来一趟是多么不易。”车轮轰鸣,飞溅出泥点,忽高忽低的颠簸中,疲惫和晕眩一同袭来……十多年前来到没有信号和热水的生态站,宋亮在原始森林的泥土气息和云雾弥漫中开始寻找自己的“革命道路”。

团队成员借助林冠塔吊采样

“最大的‘苦’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内心的迷茫。”哀牢山区85%以上的降水集中在5-10月的雨季,几乎是不停歇的雨天,却是植物拔节生长的好日子,也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观察期。本就深一脚浅一脚的厚厚落叶山路,在雨季更加寸步难行,有时蚂蟥也会顺着雨滴从树上掉落进衣服中。

“有一次等我低头,才发现它已经吸血撑得滚圆,我也没多想,继续做事。如今回想起还是有些后怕,云南野外这些昆虫说不定携带着什么毒素或者病菌呢……”除了蚂蟥,宋亮和各路蛇虫鼠蚁一一打过照面,那些曾经的“惊心时刻”,如今都成为谈笑的往事。

搭梯子采样、测量采样处高度(森林里最美的几何三角形)

就这样,行走耕耘在广阔天地之间这个特殊“实验室”,宋亮跟随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刘文耀,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们,在云南虫谷种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