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春节估计是很多人在家过的时间最长的一个春节了,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大家都选择在家给国家做贡献,不要给国家的疫情防控添乱。疫情期间有个小物件是必不可少,那就是口罩!
说起口罩的历史渊源,距今已快两千年历史了。这还要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时期,有一位哲学家、作家、博物学家普林尼。他在自己编写的《自然史》一书中描述过一段历史记录,他关心当时的矿工的身体健康,为防止矿工受到毒气粉尘的伤害,就想到用松散的动物膀胱做成了一个原始的“口罩”让这些辛劳的矿工们使用,这就成了最早记载的口罩使用的雏形。
说起动物膀胱,在农村长大的男同胞应该都不陌生。尤其是每年到了过年,如果家里有条件杀猪的,那心里可要乐开花了。一是想到了过年每天都有肉吃了,毕竟曾几何时农村长大的孩子想吃肉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二是还有个好玩又不花钱的玩具就是猪的膀胱,过年想玩点玩具枪、鞭炮一般父母都不舍得花钱去买的。由于膀胱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农户家里杀猪后一般也不用来做菜了,吹上气,把口扎起来就是一个质量超好又富有弹跳性的小皮球了。这对于落后农村的男孩子来讲,是一个再好玩又不花钱的好玩的玩具了,只是随着天气气温的升高,这种皮球会因为变干后慢慢变形。据说球王贝利从小在巴西贫民窟长大,小时候条件艰苦,也用猪膀胱做成足球来玩耍训练。
膀胱主要就是一块平滑肌组成的,用于储存尿液,所以密封性没得挑剔,滴水不漏。本身就是球形的,切开之后自带弧面,拴上绳子,捂住口鼻可谓是简单方便,但透气性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历史上普林尼用的也是松散的动物膀胱,不然戴上密不透风的动物膀胱口罩,那肯定闷得慌,没被粉尘毒气熏死也被憋死了。
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后,人类也可以借助显微镜看到微观世界了,了解到了细菌病菌更多的知识。口和鼻是外界物质进入到人类身体体内的大通道,也给了这些能侵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微生物可乘之机。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如果不能阻隔传播媒介,那便是一场大灾难。后来口罩慢慢走入了医学界,成为了医务工作者的标配了。医院看病,如果医生没穿白大褂没戴口罩我们都觉得不靠谱。
口罩成为医务工作者和瘟疫爆发时期的必备品,还必须感谢一位人。在20世纪最严重的一场流行病,就是清朝末年在我国东北爆发的肺鼠疫,俄国专家当时都束手无策,一位留洋归来的华侨医生伍连德,通过他的研究和努力,疫情被控制了下来,其中他发明的用外科纱布制成的“伍氏口罩”成为了当时抗击疫情的功臣。
在疫情期间戴上口罩,不光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责任。人类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感谢人类智慧的祖先们在为人类谋取健康的道路上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回想童年,还记得猪膀胱吗?如果用它做个口罩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