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守生态边疆,
TUhjnbcbe - 2024/6/19 19:40:00
白癜风的治疗秘方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

西双版纳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作为我国率先建成的第一个万种植物园,扎根边疆,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绩。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让我们共同走进版纳植物园,了解热带雨林生态研究发展历程,感受生态家园之美。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年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占地面积约公顷,收集活植物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Part01

立足中国热带,聚力森林生态研究

要保护好、利用好我国不多的热区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必须要有一个旨在深入了解热区森林内部结构及其各种生态因子的动态关系的定位观察站,作旷日持久的连续观测,方能达到对热区森林生态“知己知彼”的了解。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从各地抽调植物、动物、气象、土壤等专家,组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大勐龙曼仰光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地位观察站,开启热带森林生态定位观测之先河。年,大勐龙群落站并入版纳植物园。70年代,中国科学院与云南大学的生态学研究力量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生态学专业研究机构昆明生态研究所。90年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昆明生态所合并,组建新的植物园,至此,我国热带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在此汇聚。多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我国热带生物本底调查、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共存机制、进化理论研究等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Part02

率先迁地保护,推进本土植物全覆盖

当植物在原生地遭遇生境破坏、过度利用等威胁时,将其引种迁移到植物园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开展植物迁地保护过程中,率先建成我国第一个万种植物园。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推进的“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形成了“本土植物编目-专家评估-野外拉网考察-针对性保护”一套完整的区域本土植物保护体系,完成了我国近2/3本土植物的评估与野外考察,对多种受威胁植物采取了保护措施,有效降低了它们灭绝的风险。同时整合资源,建立中国迁地保护植物大数据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可靠的植物识别查询入口。

生态勐腊

Part03

开展跨境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年,中国科学院依托版纳植物园以缅甸为基地成立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建立以来,已开展了9次中国缅甸联合科考,3次中国老挝联合科考。通过跨境联合科考,科学家共发现多个动植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东经度左右的中国云南、泰国、马来西亚森林分布区中,建设了从寒温性针叶林到热带低地湿润雨林的13个大型监测样地,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沿水热环境梯度分布的连续完整的森林样带,对认识地球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科考在帮助东南亚国家摸清生物多样性的家底同时,还培养了专业人才,为增进双方的交流和互信。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已成为该地区的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研究组织,成为该地区一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量。中国科学家已逐步成为中南半岛森林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领军力量,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打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

绿美勐腊

Part04

扎根边疆,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在植被调查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比较相似,云南中部季节性亚热带植被类型与地中海地区相似,干热河谷与非洲稀树草原也有相似性。基于此认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分别在西双版纳、哀牢山、元江建立了生态站,对热带雨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草原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深入认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物种共存规律,监测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状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守生态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