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彬彬果壳
我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者,研究重点之一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经常有人问我:出野外的时候有哪些危险时刻?
我仔细想想,只要准备充足,其实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有些事情无法预料和准备,那就是“自然灾害”。
为什么我遇到滑坡的频率这么高?
出野外时,我最担心的就是遇到山体滑坡和山洪,特别是每年的雨季。
每年,我们团队都花几个月去西南山地,因为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我们尽量抢在雨季前完成工作,然而近些年,我们发现西南地区的雨季来得越来越早,结束得越来越晚,而且降雨强度也变大了。
每逢雨季,你永远无法预料需要花在道路上的时间,遇到大大小小的滑坡,在路上堵着或是因为路断了而去不了工作的区域,亦或到了工作区域,却没有办法上山,这些都是雨季常态。
有一年,我们要从四川开车去青海,其中有一大段的路,右手是高耸的山壁,左手是深切的河谷,车子在蜿蜒的山路前行。拐过一个弯道时,车突然停了。一看,在我们前方不远处停着一辆车,不停打着双闪。原来,就在几分钟前,一个滑坡从它前面倾泻而下。路断了。后来才知道,我们这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前几天这段路,有一辆车直接被滑坡掩埋了。
甘肃的文县、四川的岷山邛崃凉山、云南的哀牢山西双版纳、贵州毕节六盘水……走过不同的地区后,我发现:滑坡痕迹就像刻在那里的一道道疤痕,难以忽视。
滑坡痕迹像一道疤痕丨作者拍摄
而这样的创伤还在反复发生。
每次在新闻里看到那些自己曾调查过的区域被滑坡和泥石流摧毁,看那些一遍遍灾后重建又一遍遍被摧毁的道路和村庄,抑或是听到哪条路在抢修时有施工人员被再次发生的滑坡带走生命,都无比忧心。忧心财产损失,更忧心人的安全。
渐渐地,我也会心生疑惑:山难爬,雨水多,动不动就滑坡……为什么我们工作的区域总感觉比其他地区难度高?换句话说,我们经常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区域,为什么发生滑坡的频率似乎更高呢?是否有什么莫名的关联解释着这一切?
这个疑问也促使我开启了一个研究项目,想看看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与滑坡之间的关系。
我和合作者一起,收集了全球所有已知鸟类、哺乳类和两栖类的分布信息。我们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