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第一篇《海内南经》里面记载了一种异兽,名叫狌狌,原文是这样记述的:
“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狌狌,食之善走”
除了山经的记载,在海内南经中也有相关的记述: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根据这两处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所谓狌狌是一种类似猴子跑得很快的动物,可能跟猩猩类似,但是第二条“狌狌知人名”,又表明狌狌似乎要比猩猩更加具有智慧。
对于这一条,《淮南子》和《礼记》里面有更加详细的描述说:
“狌狌知往而不知来”
什么是知往而不知来呢,就是说它只知道过去的事情,不知道将来的事情,在《后汉书》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哀牢山山谷中有一群狌狌,这群狌狌平时呼朋引伴,飞惊走险,聚啸山林,当地的土人饱受其害,于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去抓这一群狌狌。
土人里面有聪明善于观察的人,知道狌狌喜欢喝酒,于是他们就搬了几瓮美酒放在狌狌日常必经之处,狌狌不仅喜欢喝酒,而且酒量极差,酒量差不要紧,它们是酒量既差又不自知,像极了某些好面子的酒鬼,每次必然是不醉不归。
狌狌除了喜欢喝酒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学人穿鞋。根据这个特点,当地的土人就在酒瓮不远处放了一些草鞋,这些草鞋每十双用绳子连在一起。
做好这些工作之后,这些土人就偷偷躲在一旁观察。
狌狌们跟往常一样,呼朋引伴,从山谷里经过,一看到这些酒瓮和草鞋,立即就知道了设置陷阱的人的名字(它们的天赋,知人名),于是就开始大骂:”***我f**kyou!想抓我,没门儿!“,这群狌狌不光知道设置陷阱的人的名字,而且知道他们先祖的姓名,于是连带着他们的先祖都被骂了个遍!
骂完之后,这群狌狌就一哄而散。
狌狌毕竟是兽,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走了之后闻着酒香又忍不住回来了,起先派几个大胆的去试探着喝这瓮中的美酒,一开始,喝两口就跑,慢慢看见没有人来抓他们,胆子就渐渐大了,开始你一瓢我一瓢的喝起来。
喝到半醉半醒的时候,看见地上放的鞋子,又开始把鞋子拿起来往脚上套,一旁躲着的土人看见狌狌们喝得差不多了,就拿着绳子棍棒走出来。
狌狌们这才想起来这是一个圈套,争先恐后地想要逃跑,但是一来酒喝醉了反应迟钝,二来脚上的鞋子连在一起互相牵制,无法逃跑,就这样被当地的土人一网打尽了。
当地土人把这些猩猩关在一起,想吃狌狌肉的时候,就走到牢边,对着它们说:“今天我想吃肉了,你们自己选一个肥的出来吧。”这时候狌狌们才感到深深地后悔,面面相觑,伤心落泪。
这个故事里面主要反映了狌狌知往而不知来的一个特点,至于人为什么要吃狌狌,根据文献记述,
“其肉甘美”
淮南子甚至说,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这里的猩猩通狌狌。
随着山海图的遗失,山海经里面的狌狌到底长什么样子已经无法得知,好在还有文字描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AI可以根据文字帮我们复原图画,下面就是我们复原出来狌狌的样子,你觉得它是你心目中的狌狌吗?评论区告诉我!。
一只酒鬼又一只酒鬼一对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