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那哈尼情歌缠绕的山寨 [复制链接]

1#
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阿那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最边远的一个山寨,东与红河绿春县牛孔乡毗邻,南与红河县架车乡隔山相望,这是一个哈尼族腊米人聚居的寨子。去阿那寨子山远水远,正如它的寨名一样,在哈尼语里,“阿那”意为“遥远的地方”。

传说腊米人从白宏九冲(今元江、红河、墨江交界地)跟随部落往西南迁徙途中,因长途跋涉疲劳过度睡着了。醒来时,大部落的人们都走了,宿营地周围被砍断的芭蕉树长出了新芽,吃剩的螃蟹壳也变黄了。晚起的人们知道追不上大部落,便游耕在哀牢山麓,十九世纪初期逐步定居于阿墨江、李仙江流域。

阿那腊米青年,在过去,一般长到十四、十五岁的时候,年轻的姑娘、小伙在红白喜事、生产劳动的场合上认识后,就开始约会互诉情意。恋爱期间,姑娘会给心仪的小伙缝制精美的饰品作为信物,小伙也会赠送一些乐器给姑娘或者帮助姑娘做农活。恋爱场地不定,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封火楼。

阿那腊米人家的房屋,会在正房的左右两侧建上一间封火楼。所谓封火楼,哈尼人称“火颂”,是建在土掌房二层楼的左右两边用土坯砌成的两米高的“人”字形土墙,横挡一根大梁,从大梁往前后斜跨檐子,扎上竹条,再铺上茅草而形成的双斜面三角空间。从正房没有直接通往封火楼的通道,唯一能爬上封火楼的通道是一根笔直的斜挡在楼面上的竹竿,前往烽火楼约会的男女青年都必须从这棵竹竿上爬上去,所以爬封火楼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封火楼里一般不堆放粮食,主要堆放喂养牲口的秸秆垛,年轻的姑娘、小伙住进封火楼里,便就地取材用秸秆当铺盖取暖。封火楼的恋情不仅限于恋人,刚到恋爱年龄的年轻人也会成群挤在封火楼里戏耍,他们通过唱情歌、聊天对答等方式介绍彼此,产生恋情以后才会成双成对单独约会,而那些确定对象的人则会单独选一间封火楼共度二人世界,一般选住在女方家或者男方家的封火楼里,心细的家长还会和自己的孩子叙说有关事宜。腊米人并不忌讳婚前的男女同居,但即便住封火楼是被村寨和族人认可的事实,头晚住进封火楼的青年男女还是会在第一遍鸡鸣的时候早起下封火楼回家,不会到天明让众人看见私密相处的事情,始终保留着恋爱的私人空间。不过随着民居的改造和现代文明的影响,而今封火楼的爱情已经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了。

除了封火楼,村寨边的竹林、大树脚、芭蕉蓬、柴堆等地都是青年男女约会的好去处。夜色降临,村寨边就会传来阵阵动听的情歌或者簌簌的私语声。阿那腊米情歌这样唱道:“隔山隔水隔不断,隔不断我对你的思念。你离开我以后,心就随你而去,从此相思如烟。哎!亲亲的小阿哥,你究竟在哪里呀?年年月月相思我的哥,心里总盼望着你和我相聚的那一天。遥远的山寨是我住的地方,嘿哎!站在高山上只见花开红艳艳,满山的樱桃花开呀,阿妹的心就很难过,阿妹见不到你的人,怎能心甘情愿啊?停不住心中的思念,夜以继日想你心不死,这份相思无从寄托,谁能了解我的心?这份相思无从寄托,谁能了解我的心?见不到我的哥哥,只见雄鹰在飞翔,回忆过去的时光,你和我心心相连,生生死死都要在一起,永永远远不要说分离。如今你和谁在一起,我和亲密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无论何时何地都想念我的情哥哥。深深的夜那么漫长,何时才能相聚在一起?哎!相见不知哪一天,哎!相见不知哪一天。”

高亢的呼啸声此起彼伏,夜色渐浓情意不退,恋人成双成对,有的直接留宿村寨外,直到第二天灰蒙蒙亮的时候才背上些许柴禾轻快地回家。恋爱期间,男青年会尾随在自己心仪的姑娘身后,帮她锄地扛柴,姑娘则会精心缝制一些衣物或者兜囊给自己的恋人,出双入对好不甜蜜。

(来源:普洱市融媒体中心赵德文文/图编辑:张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