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手“开始敲打键盘的时候,是收拾了一半东西准备去天津的前一晚。如果一切顺利,这篇4个月的回忆录将在5天后得到一个句号。
我在酝酿如何写第二段,因为事实上我并不想这么早就直奔主题地进入4个月前填下报名表的时刻,你懂的,文艺青年总是要在开头多叨叨几句无聊的废话。
这段时间,我找到一句很恰当的话来概括:我已将生命的岁月打碎成小时,小时打碎成分秒,分秒打碎成更细的碎片。这些,所有这些,都成为我头顶上的星辰,难以计数。
我试图拼接这无数颗星辰。
一开始我是因为实习并未像我想象中忙碌,也没怎么打听,想着丰富生活就报了名。事实证明在附一的两周训练的确让我的实习丰富了一些,在儿科门诊“按部就班”之余,朝着1分钟打结85个努力终于让我的下班时间从5点半变成了6点半。
正式开始训练是在我结束新生儿夜班之后。起很早去交了儿科最后的班,就开始了科技楼5楼的长驻生涯。我还记得那天下午是我与外科老师们的初见,记得的原因是轩哥戴口罩很帅,以及那件附一的白大褂真好看。
那两周我们还有很多同伴。新奇劲儿消退得很慢,Anne也许不能再让人新奇,但是Junior一定会眼前一亮。缝合模型在外科见习或许已经熟悉,但是粉肠绝对带来新鲜自然的气息。我开始了早8晚11的生活,谁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第一轮淘汰如期而至,说实话,我有些分辨不出当时的情绪。我不断去仔细剖析,然后试图平衡:以想学更多东西而期待留下的愿望,和因为自己每日辛苦而不甘被淘汰的心思。这一切的心情翻涌在选拔当天第一站将针从原本该进针的对侧肠壁进入又退出后冷却下来,该庆幸吗,因为有了投入便至少还算冷静的力量。
那天中午想要睡着,可是一直在燃烧的儿茶酚胺让我始终兴奋。接到电话通知进入的那一刻,脱力的感觉终于让我感觉到了饥饿。短暂地得到一顿和舍友一起的牛肉火锅以及一天休息,便开始了接下来几周的“煎炒烹炸”。
强度又上了一个等级,科目又增多了几门。内科开始向下深挖,于是我在内科上的“先天不足”也逐渐显露,唯有东补西补,但这补着补着,虽然还是不足,却也多了一些闯荡内科的底气;外科此前始终是兴趣所在,加上操作动手多,模型也来的奇奇妙妙,在其中怡然自得的成分居多;急麻尚未进入许多流程,但肾上腺素和胺碘酮的加入开始给熟悉的按压通气给予了更为饱满的骨肉;妇产和儿科原本以为可以靠着实习内容较多熟悉一些,但是上来就后穿、新生儿复苏搞的人真叫一个“还能这样?”;护理的项目着实很吸引我,要知道小时候对医生的一大印象其实来源于打针吃药,想到还能学打针就有些小孩子般迫不及待的开心。
实话说,我们得到了许多关心与优待,在此之中,我有些惶恐,刚入选的一段时间,几乎每日我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缘何可以进入这支队伍?不自信紧随着的就是焦虑,得知还有一次淘汰后,我的口头禅快变为”总之留不下来“,虽然之后仍然是挠破脑袋地学。
除了父母,我也无从发泄我的焦虑。每个深夜返回路上,和他们絮絮叨叨,成了我的放松渠道之一。舍友也愿意为了我每周推迟我们的聚餐时间,她们陪着我走过我的不安。
选拔那天,于我而言,可以用遗憾二字吧。虽然努力良久。那天我原本想订回家的票,不料竟得到我们可以留下做助教的通知。我有些心不在焉地吃完晚饭,回去的路上风有些大,路有些喧嚣,人有些想哭,事实上,人也哭了。
好吧,哭的形状就不描写了。那一晚也是思虑良多,最后一个念头让我抛开所有:我总希望自己是主角,拥有最多的目光;但是我从未有一个机会去接受幕后,去努力发光照亮前台。
我很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接纳了我的回归;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给予了我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教诲。后来一段日子,被技能中心的窗台里漏进的暖阳照亮,春天的羊蹄甲落下,夏天的热风吹过,给深刻的奋斗光影打上柔和的颗粒感,这一次胶片里虽然没有我,但是我有了在暗房里冲洗的欢愉。
视角变换,心境不同;身份变换,责任不同。我愈发“擅长”去看到他人的优秀,愈发强烈地想要去记录不断涌出的知识点,愈发需要去学会平衡与沟通…不知不觉,虽然我原来的技能树长得慢了一些,但是好像新的技能点被点亮了。
Notability里满是以科目+日期命名的文件,腾讯文档里不同科目的题目合集、知识点合集日日堆积,时间是战友们戴过的千副手套,是满当当的锐器盒,是穿脱数遍的防护服,是一架子填满又变空的四大穿刺包,是几大箱石膏,是刷白洗烂的猪蹄,是一冰箱一冰箱消耗的猪胃肠;时间却明明日日定格,那四间房间,那西区回廊,那间休息室,和那些人。
我的脑海里流过密密麻麻的瞬间,每一帧点开,都有笑与泪。我是多幸运呢?中午走过急麻护理的教室往门内看,师妹在练习输液,口中念念有词;走过内科教室,同学们围作一堆,当中的老师娓娓道来;走过妇儿教室,我听见了熟悉的”吸23“,我看见有两人站在接生摊开的一大包旁,仔细讨论着如何配合;走过外科教室,是欢呼声,”肠肠吻合只要9分钟了、只要8分钟了、最快突破8分钟了!"回头似乎还能看见向内张望催促的老师,休息室里朋友们睡着的样子还怪可爱的。如若不幸运,我如何看见这些呢?华南赛时,我们围坐在中控室,做得好时大家共同欢呼鼓掌,镜头划过时大家一起喊“看这就是我们的选手啊”,到对应科室对应的站点时,老师会悄悄坐直又轻轻后靠,HPS时,拿在手上的零食迟迟没有动静,许是我从未聚众看过球赛,从角落看去这样的集体,直教人心潮澎湃。如若不幸运,我如何可以身在其中呢?
离最终比赛还剩一个月时,我和师妹开始了“编书”工作。外科操作为多,起初我以为并未有太多可以书写的知识点,但最终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居然有4万余字。大外科地图从无到有,我抬着电脑从三腔二囊管模型人身侧游荡到动脉血气的手臂旁,有时也在一堆奶粉后面敲敲打打,最后游移到北的床边桌子,拉开窗帘一班向外望,没有特别的景色,但是有四时变换的光。腾讯文档的链接每天都在向外发送,有时需要抬着iPad追在老师身后,有时需要根据新学的东西继续加工表格。再一次倍感幸运,因为这段时间除了头更秃了以外,我留下了一点点东西。
终于回到开头,我们启程了。备赛多坚,眼眶也常常红。在机场等待起飞,逆着光,是呼吸老师在继续灌输AECOPD的剪影,身旁围坐的同学,影子刻在了我的镜头里;急诊老师带着大家梳理急救常用药物,那时我想,这样一支队伍是何等优秀啊,他们在用尽每分每秒,往来的行人、播报的声音、窗外起落的飞机都只是这一块区域外模糊的光影。到达天津,报到前仅有的一天半,所有那7大箱在超重边缘试探的备物摊开在房间里,能想象这边做着肠肠吻合那边甲状腺体检,这边打石膏那边口述清创间或还打个夹板的场景吗?能想象内科老师追出房间讲着拜阿司匹林直到内科最后一分钟,尚未喘口气消化一下,急诊老师立刻抱着娃迎上前来“好,我们开始”的场景吗?以及,能想象我已经体会到送娃高考的感觉么?
如今比赛已经结束,那天在群里看见第一天比赛后累瘫在酒店的照片,我其实觉得我们已经赢了。心疼与无条件的信任属于我们,冲锋属于她们。故事的结局是不太完美的happyending,但是故事的精彩从不在于结局。这四个多月的每一日,是的每一日,因为我们已经无周末、无假期地过了许久,都在和学过的技能、新学的技能交朋友,就像绿野仙踪里隔一段路路过一个好帮手,到达决战地之前,我们的身后已然跟着70多个技能以及它们携带的知识buff。也许最后我们会因为不同的选择和其中部分告别,但是回忆会证明我们选择过澎湃生活。最后,我想对13个小伙伴说:向前,向前,你不要回转,持之以恒,直至道路和你生命的末端;对更容易的命运不要怀念,你的双脚要踩在无人践踏过的土地上,你的双眼要注视无人见过的景观。
致谢:
致谢第一个部分是给所有的老师。容我分科别感谢吧。
由于是最后的外科小助手,先让我从外科开始。谢谢胡老大,在我强忍着泪水的时候耐心倾听,对我的想法从来都抱以尊重,给了我去尝试、去做事、去发掘潜力的可能;谢谢昆松师兄,手写的思维导图指明方向,恳切而直指要害的指导让我练习时高效、总结时清晰,以及无名指转持针器的“特技”丰富了练习;谢谢杰哥,对大外科地图的编撰无比配合,填好的手术表格、消*铺巾表格显著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几乎是手把手的外科操作指导让我从缝肠小白变成了也是能缝出一条不窄不漏的肠子的实习同学了;谢谢伟哥,换药的表格默默修改,午餐时间还要陪我们整理胸腔闭式引流习题,即使忙碌也会立刻停下然后梳理膀胱造瘘的合集;谢谢侯哥,凭着“大家早上好”迅速拉近距离,然后用温柔耐心彻底征服,随时问问题都无比配合;谢谢轩哥,一开始凭着戴口罩的颜值让我垂直入坑,后来凭实力拦下了想出坑的我,教学认真无比,PPT旁征博引,说出来的知识点每个都有据可循。
同是外科的骨科。谢谢超可爱,虽然对我们打的石膏很是嫌弃,但是我们做的不错时也从不吝啬夸奖,越接触越发现可可爱爱;谢谢刚刚老师,东北口音非常亲切,清创的流程带我们捋了一遍又一遍;谢谢wuli斌哥,虽然总在嫌弃总结写的多,但是自己也总结了不少,由于曾经国赛选手导致全科小能手,搬运时的第四人还要负责诊刮站的监考,大家的心理委员辛苦啦;谢谢涛哥,默默地从打石膏SP开始陪伴我们,平时话不多但干了不少事,也是一起看过比赛吃过夜宵的交情了。
到了全是仙男仙女的内科。谢谢星姐,为了让我们搞懂心电图使出浑身解数,把内科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又井井有条,掉了的头发全是在思考如何让我们搞懂并记住;谢谢海红老师,一个人扛起呼吸的大梁,从胸穿到无创,从COPD到新冠,有她在就知道呼吸不会有问题;谢谢淑如老师,让我有了想学内科、敢学内科的勇气,20岁的脸庞但是脑海里装着的是书山学海,以至于题目一出就是连环记;谢谢婕妤老师,多亏她我第一次比较清晰地搞懂了出凝血和白血病,温温柔柔漂漂酿酿但是能搞懂血液这么复杂的学科真是了不起;谢谢桂仪子,肤如凝脂面若桃李,搞起电复律来真的一套接一套,看比赛时全情投入,那全是满满的关心;谢谢鸿雁老师,神经科查体多亏有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快就切到要害然后归纳的东西如此清晰的,中午有时在看见她坐在窗边,光打在伏案工作的身上;谢谢王敏老师,刀子嘴豆腐心,心脏体格检查多亏她一直殚精竭虑;谢谢内科唯一的仙男广成老师,一曲封神陈Eason,三腔二囊管和糖尿病全靠他带飞,是我们骄傲的深藏不露的大师兄了。以及最后谢谢马老师,当年血液科见习马老师带教时我绝对不会想到能由马老师把所有内科给我们串讲起来,以及生怕我们不懂还要不断鼓励。
妇产也是仙女聚集地,当然还有我们的畅浩欧巴。谢谢科科子,冻龄少女活力满满,过年期间她耐心给我们的诊刮和后穿一步步纠正动作,深夜还积极备物,自己亲身操作录视频生怕我们不理解;谢谢畅浩老师,课件永远都非常直白有趣但令人印象深刻,平时和我们嘻嘻哈哈但是上起课来相当认真;谢谢詹詹老师,其实我搭过她的夜班,产科入门人是她没错了,一直以临床医生的标准要求我们所以最后的接生考验扛住了;谢谢娟娟子,SOP永远都及时而明确,后来的妇产大合集也是她一直在默默出力;谢谢玲玲老师,很酷很潇洒地在一旁指导,能用简洁的话讲清复杂的道理,然后用亲切的话语和绝对实力安抚了我们一开始因为妇产有些陌生而带来的恐惧。
儿科的老师们要给排面。谢谢沈老师,体格发育测量和配奶之神,新手爸妈培训班专业指导,以后不会慌;谢谢孟老师,时刻都温柔细语,绝对能handle熊孩子;谢谢张老师,我们的复苏女王,带我们从繁多的备物和题卡中闯关出清晰的思路;谢谢岑老师,除了把儿保这个大难题带我们啃下,在生活上也照顾着我们这些大孩子,甜甜的糖水心甜甜的。
急麻是最使劲儿的。谢谢江辉老师,衬衣西裤不像是急诊外科,把CPR也变得艺术起来,言简意赅中把急救流程描述地清清楚楚;谢谢邢老师,温柔耐心地包容我们,当有些失意时总能给出鼓励和指导,一首首文采飞扬的诗伴随我们一路前进;谢谢镔仔哥,想方设法让我们在气管插管上缩减时间,帅气地站在那里,就守护了气道和生命征;谢谢叶子老师,一份份详尽的流程后面都是她的身影,那天晚上的急诊体验也多亏她指点安排,小小的人有大大的能量。
护理是最齐整的。谢谢楠姐,把每一个护理操作的流程重点要点叙述详尽演示清楚,是和我们打成一片的知心姐姐,从零基础培养一个护理小能手的艰难任务她扛了下来,护理操作的自信源于她在身后;谢谢锦霞老师,文静地站在护理站点后面,细致地打分,准确地指出问题,虽不多言却默默付出;谢谢小菊老师,即使是我们快了一点点也会为我们开心,即使是小环节也不遗余力地反复指点;谢谢柯老师,实力和责任感一样强大,后续的导尿环节能兼顾细节和速度是她反复训练的成果。
谢谢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的何老师和朱老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她们替我们承担了后顾之忧,我们才能专心于斯。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她们是真的将我们放在心上,多方统筹、关怀安慰,细节到吃穿都惦念。
第二个部分我要谢谢我的战友们。但对这些与我朝夕相伴的亲故,突然就发现想说的话像开了闸的河水,大抵是因为每一刻都有回忆在产生。好吧,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谢谢这段时间我们见证了彼此又陪伴了彼此。师妹和师弟们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我看到蔚晴忍着胃痛跑站跑赛道,看到家宜不放过一分一秒地训练和求学,看到铭薇关键时刻的霸气镇定,看到泽锋穿着防护服不断训练吸氧和呼吸机,看到宇彤为了大外科里的内容翻查求问,看到慧玲默默总结内科儿科庞杂的知识,惟愿她们此后云程发轫,因为我有幸看过她们眼里的光。我更为熟悉的朋友们啊,谢谢娴妈主心骨一样的存在,虽未曾见过你落泪,但见过你多少个凌晨复习的透支、中午加练的疲惫;谢谢淑李在内科上对我的帮扶与启迪,有你在身旁,就知道庞杂的知识、繁琐的用药有了着落;谢谢侯侯子在外科上一如既往的热爱,初心如磐,天赋和努力像一束光一般冲破既定的认知,也予我勇气;谢谢官宝展现出的和光同尘,因为如此,其实你默默消化了许多我们的锋芒,进而能使大家行之更远;谢谢阿棍的靠谱与体贴,我们有更多时间相处,不知最后我们的配合能否用默契形容,但必然的,我得你一路搀扶;谢谢君怡一直以来的温柔和强大,知所求而行致远是你眼中我无法忘记的光,安排妥帖、细致入微,深感佩服;谢谢晨晨子含章而曜,你的自信成为鼓励我、鼓励我们共同向前的信任,梳理总结、凝练概括,多亏有你。
最后,谢谢我的父母,有时治愈(比如来广州看我),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谢谢我的朋友们,定期小聚,解我烦忧。
终于写罢,长篇累牍。训练告一段落,比赛落下终章,短休即将结束,实习终是前路。我的医生生涯开始阶段,蒙恩师教诲、得良友助益、有亲朋扶持,幸甚至哉。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我仍是一个小小的还有很远路要走的医学实习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