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思考
TUhjnbcbe - 2025/3/29 19:02:00

一、思维方式不同,人生也不同

顾名思义,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一成不变;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改变、提升。

1.固定型思维:一成不变,遗憾人生

①自我设限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如果提前准备,遇到后面这些让人心动的人和事,也许就不会只是错过。”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这是固定型思维者最大的遗憾。

固定型思维的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惧怕挑战,总为自我设限。

“我没学过剪视频,这么专业的事,我学不会”;

“这个表格看着就很难,我做不来,别找我”。

这样的人,面对挑战,视而不见,避之不及。然后,等有一份视频剪辑或者的数据分析的工作,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只好也视而不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也不喜欢努力。因为他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先天决定的,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意义,最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②错误归因

卡罗尔教授说到,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总把失败原因归为外界的影响。

讲一个网球运动员约翰·麦肯罗的故事。

约翰本来是一名天赋卓越的球手,不需要太大的训练量,就可以轻松战胜各路对手。在巅峰时期,他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但是,他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一滑到底。

为什么?因为他总是把失败归结于外界的干扰。

一旦成绩不好,他不是说场地不好,就是组委会提供的食物有问题,或者朋友恋爱了影响了他的状态。

最痛的一次惨败,是年的法网公开赛。他在2:0的优势下,最终痛失好局。

对这次失败,他的结论是:一名摄影师摘掉了耳机,总是有噪音传过来......

你看,失败者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外部环境上。实际上,成功应该多从外部找原因,失败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

反思自身的原因,能力才有提高,既然自己的能力改不了了,那就是外部的原因。所以固定型思维的人,也总是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没得到晋升,就怨领导没眼光,同事太奸诈;

我的文章点击量不高,就说读者太浅薄,文化快餐化;

我如果一事无成,就怨社会不公,世态灰暗。

2.成长型思维:刷新、成长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完全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所以,他们总是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超越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犯错、尝试、挫折和努力都是前进一步的武器。

①不断刷新——萨提亚·纳德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微软都被认为是一个跌入“创新者窘境”的公司——个人电脑时代的王者,在互联网领域反应迟缓,接连错过了一系列创新的机会,被对手抛在了后面。

可是后来我们知道,萨提亚任职CEO,年微软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创造历史新高,重回巅峰。

萨提亚做了什么?

答案是,不断刷新。

萨提亚不仅改变了微软的商业策略——将业务中心转到了云服务,全面布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混合现实,而且一直致力于改变微软的组织文化——通过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来改变组织的运作方式。

萨提亚认为,组织或者个人都无法预测未来,面对这种不确定性,自己要做出确定性的行为。

哪些行为?

保持成长型思维,不断刷新认知,自我纠偏,应对挑战,然后对不确定性做出快速反应。这就像浏览器的“刷新”按钮,每刷新一次,就会产生新的要素,要素叠加,就是成长。

萨提亚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社会,在某个时刻,都应点击刷新——为个人、组织、社会重新注入活力、焕发生命力。

②创造二次人生——褚时健

看褚时健的人生经历,他也是一位有成长型思维的领导者。

年,褚时健被派到云南玉溪卷烟厂“救火”。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濒临破产,派系斗争非常严重。很多卷烟压在库房卖不出去,卷烟机器都是国外已淘汰的产品。

褚时健以少有的胆量和气魄,到国外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持续几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并在国内创新出外包经营思路,使得原本的残败局面开始有了一丝生机。

年,玉溪卷烟厂一跃成为国内烟业老大,褚时健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烟草大王”。

然而意外降临,年,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年被判刑,进了监狱。到年,74岁的他因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老家哀牢山一带。

当时,大家都觉得他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是年,他以种橙为项目开始了二次创业。

种苗、水源、肥料、农药、采摘、选果等各个环节,褚时健深入进去,学习,实践。

年,橙子的产量开始飞速增长,销售慢慢步入正轨。年,褚橙因为品质优良,通过电商售卖时,常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因此被称为“中国橙王”。

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是不会让任何理由去阻挡那颗蓬勃向上的心。困难、挫折,都不是大事,自己能否从中成长才是大事。

他们的心时刻跳动着生机,跟年龄无关,跟病痛无关,但与相信能够改变的力量息息相关。

对于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而言,改变是常态,是安心;一成不变是危机,是不安。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一定事事成功,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也更容易取得非凡成就。

二、成长型思维者,5点认知

图片来自《终身成长》

这张图片展示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不同,对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养成成长型思维的方法。

1.学会接受和相信

首先,你要接受当下的自己,不要否认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接受现实,然后着手改变。

其次,你要真的相信,没有白费的努力,只要付出精力和时间,一定有改变。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的时间一定不短,如果你不相信,短时间没有看到明显的变化,很可能就放弃了。

2.凡事试一试,不设限

我们很多时候的后悔,不是因为做了某件事,而是因为没做某件事。

固定型思维,总是让你给自己设限,拒绝挑战,逃避困难。

有些事不做,永远难。抱着试试的心态,放下“没有结果”的焦虑,试想:做不好,我还做不差吗?

当你尝试以后,没做成,没关系,反正我试过了,不后悔;做成了,那就是意外之喜。

一位大公司的高管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十几年前,我做业务时,在公司前台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大企业要招标。

于是,我和营业部经理前去拜访。我们了解完情况,就有点泄气,因为参与竞争的一共三家公司。另外两家都挺有来头,分别是那家企业两个副总的关系户。

我们则是被客户在黄页中选中,没有什么根基。

有大客户销售经验的人应该明白,我们是何等弱势,应该就是陪太子读书,走个过场。

所以我当时想,随便应付一下得了。但我的经理不这么想,他要我一定拜访到那家企业的董事长。

我说:“人家那么大的人物会见我吗?”

他说:“打个电话会死吗?你都没试,怎么会知道人家不愿意?”

于是,我胆战心惊地拨通了董事长电话,出人意料,人家还真愿意见我们。

这也给我很大的信心,于是我精心准备标书,最后竟然中标。

和那家企业熟了后,才知道,原来是董事长不满意两个副总的明争暗斗,于是把业务反而给了毫无关系的我们。

这位高管最后说: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要在心里砌上一个看不见的墙,再没可能的事,只要不伤筋动骨,皆可尝试一下。

“尝试”看起来很简单,却很少有人踏出这一步。原因就是“固定思维”让你惧怕行动,规避挑战,因为那意味着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什么都不做,就能保持当下的完美感。就像卡罗尔教授在书中所说: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3.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思考